由于電壓大的波動,電流的過高,平時維護不周,檢修不良以及受潮、腐蝕等環境因素與機械力的傷害等,會造成電路絕緣或器件的損壞,從而導致其異常或故障。電力系統中發生的這種故障或異常,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處理或處理不當,就可能引起事故,造成電能質量下降、用戶停電,甚至會對人員構成傷害和損壞設備。
為了防止上述情況發生,電力系統中裝設了各種繼電保護裝置。有的動作于跳閘,以切除故障電路及設備;有的則發出信號,用以警示,告知相關人員某處有某項異常或故障,提示他們進行排除故障的操作或進行一些必要的處理,以保持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
當今,電氣與計算機、單片機相結合的技術發展很快。因而,產生了很多“智能化”的電氣產品。這些“智能化”的電氣產品,不僅具有上述功能,有的還能對電路故障實施早期預警。因而,他們提升了繼電保護技術裝備的水平。顯然,這種先進而能夠對電路故障實施早期預警的功能,是電力裝置與系統可靠運行的重要保障。
“智能電網”的目標之一就是保證電力系統更加安全可靠的運行,以形成可靠而堅強的“電氣網絡”。要實現這一目標,勢必會需要更多的智能化產品。為此,本文就一種新型的具有智能識別與早期檢測功能的“電路故障智能化預警裝置”進行探討。
我們知道,“電路”是由“電源”、“線路”以及“負荷”組成。因而,電路故障可發生于“電源側”、“線路側”以及“負荷側”。其類型眾多,若按故障發生在上述不同部位而論,其分類概述如下:
發生于“電源側”的故障主要有開路、短路、過壓、欠壓、過流、過負荷、失磁、接地、逆功率、低周波等;“線路側”故障主要有短路、斷路、過流、接地、漏電、接觸不良等;而“負荷側”故障則主要有短路、斷路、漏電、過負荷、電機斷相運行、接地、接觸不良等。
電路故障不僅類型眾多,而且其特點各異,這里僅作以下概述:
● 故障發生前不易察覺
電子在電路中流動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人們不能直觀地識別,這種囿于電子流動而引發的電路故障,在其發生前的初始階段大多不易為人們所察覺。
● 危害大
雖然電路故障發生的地點不同,形式不同,其危害亦有不同。但一般均可對設備及人員構成隱性或顯性危害甚至容易擴大,如引發火災等。因而,從廣義上說,電路故障的危害是大的。
● 發生發展的時間過程長短不一
有的電路故障發生發展的時間很短,達到秒級、毫秒級;有的則較長,可達分級、小時級,以及可有數日、數月的發展時間。
● 故障的關聯性
電路故障之間具有關聯性,如:絕緣損壞可導致漏電,接地、可使人員間接觸電,亦可造成短路,又能引發絕緣及其周邊的可燃物燃燒,發生火災。
目前,電工技術領域的各種裝置、器件、材料等門類齊全,且大多成熟、可靠,電路故障預警保護裝置亦如此。這方面已有許多在用而行之有效的成熟產品,如:作用于信號的各種繼電保護裝置,微機監控、保護裝置,剩余電流報警、動作保護裝置,電弧故障保護裝置,智能化斷路器以及電氣火災報警、監控系統等。
這些電路故障預警保護裝置,在保證電力系統安全而可靠地運行方面確實起著很大的作用。而且,其中已不乏“智能化”的產品。盡管如此,它們還有不足之處。如:它們均不能對“相-相”、“相-零”之間的漏電實施預警與保護,不能對一些“接觸不良”的電路故障實施預警與保護,不能對一些電氣繞組元件的“匝間短路”實施預警與保護等。
正是這些不盡之處,不啻為電路故障仍時有發生的緣由。鑒于此,各種電力裝置、系統,尤其是當今大力推進的智能電網,需要先進、可靠而保護范圍更為廣泛的產品。為了滿足這一新形勢的需求,適時探究“電路故障智能化預警裝置”,當屬必然,此亦撰寫本文之初衷。
1“電路故障智能化預警裝置”的命名
鑒于目前在用的電路故障預警保護裝置尚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本文設想一種新型的具有智能識別與早期檢測功能的“電路故障智能化預警裝置”,試圖彌補其不足。該裝置的預警范圍界定為:“相-相”、“相-零”、“相-地”之間的漏電故障,一些“接觸不良”的電路故障以及一些電氣繞組元件的“匝間短路”故障。也就是說,該裝置可對上述三種類型故障實施預警與保護。
由于“電路故障的關聯性”,“漏電”故障可引發“接地”、“短路”等故障,“接觸不良”故障可引發“電弧故障”、“斷路”、“電機斷相運行”等故障,“匝間短路”故障可引發“碰殼(接地)短路”、“過流”等故障。這就使得“電路故障智能化預警裝置”在對“漏電”、“接觸不良”以及“匝間短路”等故障預警的同時,也就對與其相關聯的故障實施了預警,從而使其預警的范圍得到延伸、擴展,使其預警、保護的電路故障種類又有增多。
再者,這種裝置設計了可對上述故障智能識別與早期檢測的環節,以及針對其各自不同的特點而進行智能處理的單片機內核,使其具有較強的智能化預警功能。
綜合上述緣由,遂將其命名為“電路故障智能化預警裝置”。
2“電路故障智能化預警裝置”的研發概述
大凡電路故障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不同故障其過程有長有短。對于具有較短或很短過程的故障,如金屬性短路故障、瞬間電壓沖擊、短時間大過流故障等,可通過有針對性的繼電保護裝置或斷路器、熔斷器等予以切除。
對于具有緩慢過程的電路故障,如“相-相”、“相-零”漏電,“接觸不良”以及“匝間短路”等故障,目前的保護裝置均難以實現預警。這就需要研發一種新型智能識別、檢測的電子電路或傳感器來完成,這里可稱其為“電路故障智能識別傳感器”。
由于這類故障的初始值很小,且極易受到干擾,為了防止產生誤檢、誤判,進而提高其可靠性,還要對傳感器識別的信號給予認定。為此,我們設計了“智能確認芯片”電路,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并最終確認。
下面僅舉幾例,予以佐證(見表1)。
表1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第1、2項事例發生于某援外工程。BV-500 35mm2低壓架空線路系為施工設備所用,其纏繞絕緣膠布的接頭位于電桿絕緣瓷瓶附近;當時,正處施工高峰,負荷較大,線路超負荷運行。
為保安全,我們旁站監護,其通過180A(1.5Ie)電流達4h時,該節點處的絕緣膠布有老化跡象,在接頭處的絕緣膠布相-相之間測得有50mA的漏電流;而后,持續通過1.5Ie電流,隨著時間的增加其漏電流呈非線性增長,當達到8h時,其漏電流已達500mA。當時恰逢小雨,我們觀測到該節點處有水汽產生,說明該處相-相漏電故障電流已增大到使節點處的絕緣發熱,致使其表面水分蒸發的程度。
第3項實例是第1項實例的另一項試驗,當第1項實例經第2項觀測、檢查后,我們便對線路接頭進行檢修處理。為了獲取不同的數據,當線路再次以第1項試驗值超負荷運行至4h后,接續第3項試驗,得到該項數據。
第4項事例發生在1970年的河北省某企業,當時發現該接觸器所帶電機運轉聲音異常,經檢查系由其A相動靜觸頭之間嵌有一墊片所致。于是,排除故障,并做此實驗。
第5項實例發生在天津某電機制造企業,某批量產品做出廠試驗時,發現一臺電機不合格,將其取出單獨試驗,得此數據。
通過對大量的觀測與試驗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我們發現“漏電”、“接觸不良”以及“匝間短路”等故障具有以下特點:
● 都屬于“發生發展過程較慢”的故障;
● 故障初始階段易受干擾;
● 受電路參數影響具有不規則性;
● 故障的發展過程具有非線性。
找出上述規律,便著手制定研發方案,設計“電路故障智能化預警裝置”原理框圖以及相應的電路圖、軟件編程等。其中兩個關鍵部件,即“電路故障智能識別傳感器”與“智能確認芯片”,我們則利用現有的漏電保護芯片,在其基礎上增加“相-相、相-零漏電”、“接觸不良”以及“匝間短路”故障的“智能檢測、判斷、識別環節”以及“智能確認環節”電路。
由于“電路故障智能化預警裝置”適用范圍較廣,產品規格較多,不同系列產品,硬件、軟件各有不同。作為探討,恕不能詳。
由于現有的漏電保護芯片已屬成熟技術,以該類芯片為基礎的“電路故障智能識別傳感器”與“智能確認芯片”,其技術也是成熟而可靠的。通過多次試驗、比選,目前,適于“負荷側”的“電路故障智能化預警裝置”電路圖業已基本定型,適于“電源側”、“線路側”的該類裝置電路圖也在陸續研發、設計之中。
“電路故障智能化預警裝置”的研發需要眾多單位及電氣同仁的參與,本文權作拋磚引玉。
3“電路故障智能化預警裝置”的產品及其應用
傳統的電路保護方式是:“感知故障的發生——保護裝置動作——達到減少損失的目的”。而“電路故障智能化預警裝置”的保護方式是:“識別、檢測故障的初始值——早期預警——做到避免損失”。顯然,“電路故障智能化預警裝置”的這種保護方式使其在產品與應用上具有一定的優勢。
產品上的優勢是因為該裝置為創新產品,制造單位會有較為廣闊的生產與開發空間。其可單獨生產不同的產品,如:可分別生產“電源側”、“線路側”、“負荷側”的裝置,且有“高壓”、“低壓”、“交流”、“直流”之分;亦可將這些單獨的、不同規格、不同用途的“裝置”全套生產,從而形成多種系列產品。
在應用上,對故障實施預警保護的需求領域廣闊,它既可單獨分散裝設在各種電路的不同部位,對某一特定保護對象實施預警;又可將其組合,通過網絡聯結成不同的系統,用于各種電網之中,如:變配電網絡,清潔能源電網,分布式電網、微電網,乃至智能電網之中。限于本人水平,上述探討,謬誤難免,望廣大電氣同仁不吝賜正。
(編自《電氣技術》,原文標題為““電路故障智能化預警裝置”探討”,作者為趙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