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絕緣組合電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GIS),因其小型化、智能化、無污染、運行成本低等特點隨著城市電網的快速發展而備受歡迎。盆式絕緣子作為GIS開關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機械固定、電氣絕緣以及隔離氣室等作用。根據現場運行經驗表明,盆式絕緣子與SF6氣體界面的絕緣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GIS設備的可靠性。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近十年設備故障的統計,投運時間與故障率存在較大的關聯性,在GIS設備故障中,投運不足5年的占89.0%,不足1年的更是高達50.8%,是平均故障率的3.3倍,設備運行初期故障率偏高,按投運時間統計故障數及比例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在電網運行中252kV GIS故障103起,占故障總數的56.3%,而異物導致的放電故障發生次數最多,故障影響最大,占29.0%。因此,GIS設備運行狀態評估方法是該領域的熱點問題。
圖1 按投運時間統計故障數及比例分布情況
目前,國內外對由于GIS盆式絕緣子表面存在金屬異物而引起的絕緣故障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因為在設備裝配、運輸或者運行過程中金屬屑落在絕緣子表面的位置和形式具有隨機性,所以除了金屬異物單一存在的情況,還需了解其排列方式對絕緣子沿面絕緣性能的影響。此外,裝配過程中容易遺留在絕緣子表面的毛發或纖維材質對其沿面絕緣性能的影響,在前人研究中未見提及。
本文針對五類異物對絕緣子局部電場的影響建立數值模型,并利用三維有限元分析方法對其進行仿真計算。
圖2 絕緣子凹凸面仿真計算簡化模型剖視圖
圖7 絕緣試驗工裝
根據試驗結果,作者提出金屬/非金屬異物的防范措施。
1)金屬異物防范措施
2)非金屬異物防范措施
本文對影響252kV GIS盆式絕緣子絕緣性能的五類表面異物對其局部電場強度的影響進行了數值仿真和試驗分析,得出結論如下:
1)當金屬屑體積很小(底面半徑為1mm,高為2.5mm的錐體)且單一附著在盆式絕緣子表面時,不一定會誘發絕緣故障,但局部放電量變化較大,長久積累后很有可能導致沿面閃絡放電。而當金屬屑位于盆式絕緣子凸面低電位區時,片狀較線性更容易形成貫穿性放電通道而引起擊穿。
2)非金屬異物中,沙粒、毛發和硅脂的局部放電量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變化,但由于沙粒的外形和成分等原因導致其局部放電最為明顯,即沙粒一類的無機物是一種潛在的容易誘發絕緣故障的非金屬異物,不容忽視。
3)毛發所屬一類的蛋白質或近似于纖維材質的有機物局部放電量較小,一般不會影響盆式絕緣子的絕緣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