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鐵路運輸模式更加注重提高運輸質量,這就對重載鐵路運輸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力計算與利用是鐵路運輸研究的核心,重載鐵路因其大運量、長運距、多制式等特點,其能力計算問題備受關注。為滿足未來運量變動且保證現有運輸的合理高效,必須對現有能力進行測算并以此為依據提出提高運輸能力的有效措施。
當前重載鐵路運輸能力的計算主要利用扣除系數法,不能很好滿足實際運營需要,能力計算與實際運營狀況結合程度不夠緊密,計算結果精度不高,不能從根本上反映運輸能力利用中存在的問題。為盡可能提高線路通過能力計算精度,近年來許多專家學者利用多類測算方法對鐵路運輸能力進行了測算。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的研究人員羅強、陳軍華,在2019年《電氣技術》增刊1上撰文指出(論文標題為“基于運營數據分析的重載鐵路能力計算”),通過借鑒平均最小列車間隔時間法,結合大數據應用,提出了一套適用于重載鐵路區間通過能力測算的方法。
研究團隊從實際運營數據出發,通過數據處理、函數擬合、分析計算等得到了包神南線現有通過能力的大小。由于在計算過程中,需要通過數據處理獲取各類計算參數,因而處理方法直接影響著計算結果的好壞。
計算結果顯示瓷窯灣—石圪臺上行方向、瓷窯灣—烏蘭木倫、瓷窯灣—神東和烏蘭木倫—神東區間通過能力不足,其計算結果較為可靠。在此基礎上可將本文的研究思路與計算方法,作為后續其他線路能力計算優化的參考,為提高鐵路運輸能力提供有效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