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柔性高壓直流輸電的快速發展,直流交聯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XLPE)電纜憑借其優良的絕緣性能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我國多個高壓直流輸電項目陸續投入運行,亟需完善在線監測和故障預警系統,以保證供電的可靠性。局部放電(Partial Discharge, PD)作為判斷電力設備狀態的一項重要指標已被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列入檢測標準,但是直流電纜局部放電的模式識別和故障診斷研究仍有待深入。
早在20世紀90年代,國外就有學者研究了直流電壓下局部放電的機理。
國內也有不少學者對直流局部放電的模式識別做了一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儲能電容器、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變壓器油紙絕緣上,但是涉及XLPE電纜的研究相對較少。
但是現階段的直流局部放電模式識別中常用偏斜度、互相關系數等統計算子進行特征提取,依賴人工經驗,在隨機性很強的直流電纜局部放電信號的分類中有一定局限性,而卷積神經網絡(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則使用不斷學習的卷積核,在提取圖像固有特征的過程中自我改進,在不需要人為提取統計算子的基礎上完成自適應特征提取。
目前,該方法已在變壓器、交流電纜等模式識別中取得了一定的應用,但是鑒于直流電壓下的局部放電缺少相位信息,該方法在直流局部放電中鮮有應用。
為此,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工程系、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利用CNN針對線芯尖端毛刺、絕緣內部氣隙、絕緣表面劃痕和外半導電層爬電四種典型絕緣缺陷的局部放電信號進行模式識別研究。
圖1 直流電纜局部放電試驗系統
圖2 XLPE電纜的四種缺陷模型
首先采集四種典型絕緣缺陷電纜的局部放電信號作為樣本,再利用自適應的卷積核進行特征提取,池化層進行特征映射,非線性多分類器進行回歸分類,最終得到訓練完成的CAFFE網絡。通過設置不同求解器參數、網絡結構和訓練樣本數量對缺陷識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利用改進的Alexnet網絡,采用衰減學習率方式的模式識別框架的平均識別正確率最高,達到了91.32%,相比于傳統模式識別算法至少提高了8.97%。
圖3 模式識別流程
圖4 改進后的Alexnet網絡結構
研究者最后得到以下結論:
以上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第3期《電工技術學報》,論文標題為“基于卷積神經網絡的直流XLPE電纜局部放電模式識別技術”,作者為朱煜峰、許永鵬、陳孝信、盛戈皞、江秀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