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已經成為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電網接入大量的風電、光伏發電時,高比例的火力發電機組需要作為備用,這不僅增加了系統運行成本,而且可能因為風機、光伏發電系統故障引起大面積停電,對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造成嚴重危害。
國內外學者針對清潔能源多能互補方法的研究較為豐富,主要集中在天然氣熱電冷三聯供、多能互補發電的優化調度和容量配置以及清潔能源規劃設計等方面。
從上述研究可知,盡管多能互補的發電技術及相關評價指標已有研究,但仍缺乏互補方案的經濟性評價,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優選方案的實際可操作難度較大。基于此,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國家電網公司華中分部的研究人員,從多指標綜合評價模型出發,根據灰色預測模型和Weibull分布模擬出風光出力曲線,建立多種能源組合方案;分別建立能源負荷曲線差異度指標、能源組合經濟指標和穩定性指標,提出一種考慮多因素影響的綜合評價方法。
圖5 指標研究框架
研究者以區域A的負荷及周邊的4個市的風電和光伏歷史數據為算例基礎,建立不同能源組合方案,計算不同方案的各項指標值,最后通過多指標綜合分析選出最佳的多能互補方案。本方法提供了一種考慮多指標綜合評價的多能互補策略,不僅促進了新能源的消納,還對電網調度部門組合不同能源發電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以上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第1期《電氣技術》雜志,論文標題為“基于多指標評價的清潔能源互補優選策略”,作者為程思舉、楊建華、肖達強、姜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