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風電、光伏占能源系統的比例不斷增加,新能源消納問題變得越來越嚴峻。為提升新能源消納水平,提高傳統火電廠調頻技術指標,近年來部分火電廠采用電化學儲能接入高壓廠用電系統的方案,改善火電廠的調頻性能。
儲能接入火電廠后,一方面因其較快地充放電速率改善了火電廠AGC的響應時間、調節速率、調節精度等指標,同時也可以參與電力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為火電廠獲取一定調頻收益;另一方面,儲能的接入增加火電廠廠用電波動,對勵磁系統的適應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廠用電負荷水平的變化首先對發電機機端潮流分配產生一定影響,進而改變了發電機與系統等值連接阻抗,所以對現有發電機的調差系數配置和計算都會造成一定影響。國內研究表明,勵磁系統的調差系數對發電機阻尼、幅頻特性、電力系統穩定器參數都會造成一定影響,而業界對火電廠的無補償相位特性及阻尼目前鮮有研究。
鑒于此,研究人員針對上述研究的不足,以儲能接入電廠后的調差系數配置、發電機無補償相位特性和阻尼變化為研究對象,考慮了儲能接入廠用電影響以及對勵磁系統調差的影響,并將其寫入Phillips-Heffron模型,通過模擬儲能充放電過程,計算發電廠的無補償相位特性和阻尼變化趨勢,通過不同工況下的計算對比,分析儲能接入對發電廠穩定的影響,為儲能接入火電廠勵磁穩定性分析提供參考。
圖1 Phillips-Heffron模型示意圖
分析結果表明:
1)儲能接入后對火電廠勵磁系統的相位特性有一定影響,頻率越高,對應的相位差異越大,最大相位差在7°左右。
2)儲能接入后對調差系數計算造成一定影響,與原有算法最大差異在1%左右。
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在帶有儲能的發電廠PSS試驗時應該考慮儲能的充電和放電過程的影響。發電廠調差參數整定時也應考慮發電廠的儲能影響。
本文編自2021年第1期《電氣技術》,論文標題為“儲能對火電廠勵磁穩定性影響分析”,作者為朱建華、趙啟、許立長、馮斌、焦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