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電纜正向高電壓和長距離方向發展,人們的用電量也不斷上升,這增加了電纜線路負載壓力,給電纜帶來安全隱患。特別是早期敷設的電纜,由于電纜老化或受外界電、熱、化學腐蝕或敷設時摩擦擠壓受損等,導致電纜絕緣層損耗,甚至絕緣層擊穿,易造成嚴重的電力事故。因此,保證電纜安全可靠運行對電力輸電系統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當高壓單芯電纜通過交流電時,周圍產生一個變化的磁場,磁力線與金屬護套交鏈,會產生感應電壓。根據安全規定,水中敷設需要兩端接地;正常敷設為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保護接地。對于電纜長度超過1000m的電纜,多采用金屬護套交叉互聯接地,以消除或降低感應電壓的影響。
鑒于以上狀況,福州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的研究人員,以三相電纜品字排列的220kV電壓為例:首先在電纜線芯首、末兩端安裝電流傳感器,通過兩端電流差判斷整條電纜的絕緣故障狀況;然后在電纜的每個交叉互聯箱上安裝3個電流傳感器,在確認整段電纜發生絕緣故障的基礎上,觀察交叉互聯上電流大小的變化,判斷交叉互聯電纜故障的局部位置;最后根據三相電纜品字排列的特點以及電纜絕緣故障的結果,建立交叉互聯交聯聚乙烯電纜的仿真模型,進行局部絕緣故障的仿真驗證。
圖1 數據處理流程圖
圖2 多傳感器監測系統框架圖
多傳感器監測系統主要由采集單元、傳輸單元、信息管理單元組成。采集單元將電流傳感器現場采集電流信號轉為模擬信號,經過濾波處理,再由GPRS傳輸給電腦,電腦根據相應的公式與推導,得出電纜故障的局部位置。
圖3 仿真模型圖
研究人員最后得出具體結論如下。
本方法在雙CT法基礎上進行了改進,簡便易行,節省成本,為高壓電纜絕緣故障監測提供了技術依據。
以上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第3期《電氣技術》雜志,論文標題為“基于多傳感器的電纜絕緣監測”,作者為葉永市、林瑞全、龔林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