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5—26日,中國電工技術學會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六屆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學術年會在北京會議中心盛大舉行。東南大學胡秦然副研究員應邀在年會“面向雙碳目標實現的分布式資源聚合管理論壇”專題會議上,就“分布式資源聚合管理技術展望”作特邀報告。現將胡秦然副研究員的報告分享給各位讀者,以期促進本領域的學術交流和技術進步。
胡秦然,博士,東南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力工程系副主任,目前擔任中國電力教育協會電氣工程學科教學委員會秘書長,IEEE PES低碳減排技術分委會副主席,IEEE PES中國區技術委員會電工裝備與新材料分委會秘書長等學術兼職,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等期刊編委。2010 年于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強化班)獲電氣工程本科學位;2015 年于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獲電氣工程博士學位,博士期間曾在ABB全球研發中心和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實習;2015年至2018年于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開展博士后研究。
他長期致力于分布式資源聚合管理、能源系統優化運行、電力設備在線監測等方面研究。近年來,主持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哈佛大學校長研究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參與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等重點課題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EEE Trans.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40余篇。相關成果獲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創新一等獎、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力創新一等獎、江蘇省電力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獎勵,獲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青年托舉人才、江蘇省青年科技托舉人才、江蘇省雙創博士等項目支持。
以分布式資源聚合的實用化為目標,以通過在線學習提高實時聚合可靠性為基礎;提供有效的(目標容量vs目標誤差)事前預測方法,方便調度;形成因地制宜的(當地調節需求vs 當地偏好特征)經濟規劃方法。
虛擬電廠的概念有必要從功率型/電網跟隨型向電壓型/電網構成型轉變;利用“源”、“荷”雙重特征的分布式資源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起到巨大的支撐作用;實際運行工況復雜,依然存在通信延時情況下進行慣性等效等一系列待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