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不斷發展,作為電力能源輸送末端的低壓配電產品,面臨在運行可靠性方面越來越多的要求。框架斷路器由于其具備承載電流能力較大,具備承受一定短路電流能力,是一級配電系統中不可替代的常規產品,廣泛應用于工業、商業及民用配電系統中承擔對進線和總電源的保護。
作為電能分配系統中的框架斷路器,在正常工作狀態下,需要承載主回路的電流。由于導電回路的電阻,持續通電的狀況下會產生熱量。導電回路的電阻分為兩種:一種是導體的電阻,一種是各接觸面之間的接觸電阻。接觸電阻在溫度升高時,會加劇氧化,并與周圍環境中的一些酸性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氧化膜及其他膜層,使得接觸電阻不斷增大,使得溫度繼續升高,形成惡性循環。
當金屬材料的溫度高達一定數值以后,其機械強度σ就會顯著降低,見圖1。機械強度開始顯著下降是的溫度稱為材料的軟化點。軟化點不僅與材料種類有關,而且是加熱時間的函數,加熱的時間越短,材料達到軟化點的溫度越高。以銅為例,長期發熱時他的軟化溫度約100~200℃,短時發熱時它的軟化溫度增高到300℃。電器中裸導體的極限允許溫度應小于材料的軟化點。
圖1 導體材料機械強度與溫度的關系
絕緣材料和外包絕緣的導體,其極限允許溫度決定于絕緣材料的老化和擊穿特性。當絕緣材料的溫度超過允許工作溫度時,材料便急劇老化,溫度越高。老化越快,壽命越短。當絕緣材料的溫度超過一定極限后,其擊穿電壓明顯下降。
對于短路電流下電器各部分的短時發熱允許溫升,我國標準尚未作統一規定。一般要求油中的裸導體不應超過250℃,不和有機絕緣材料或油接觸的銅或黃銅部件不應超過300℃,鋁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超過200℃。固定接觸連接部分的發熱不應超過其他部分載流導體的發熱。電器主觸頭的溫度應限制在200℃以內,對弧觸頭的要求是不熔焊。
制定電器各部分極限允許溫升的依據是:保證電器的絕緣不致因溫度過高而損壞,或使工作壽命過分降低;導體和結構部分不致因溫度過高而降低其機械性能[2]。
而框架斷路器溫升是影響其可靠性和壽命的一個主要因素,了解框架斷路器溫升的原因對框架斷路器的設計和實際使用均有重要義。產品溫升超標的問題,尤其是大電流規格的產品,會導致產品的電氣性能和使用壽命降低,甚至遭到破壞,嚴重時發生火災,造成財產及人員生命的損失。
而電器中的熱傳遞形式有三種:傳導、對流和輻射。對電器而言,其散熱過程主要是對流和傳導。目前基于框架斷路器結構的限制,傳導散熱對框架斷路器溫升的降低已趨于定值。因此,在框架斷路器上增加輔助裝置,通過外界因素強迫空氣對流,以此來降低電器的溫升顯然具有積極的意義。
此外,研究通過降低框架斷路器溫升對于提高框架斷路器的可靠性和壽命乃至框架斷路器增容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通過4000A的框架斷路器為研究對象,在不改變母排及主回路導電截面積情況下,通過改善斷路器基座的內部結構和通風條件,并外加強制風冷裝置,對斷路器進行強制風冷。通過實驗數據體現了風冷技術在框架斷路器上應用的積極意義,對后續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實驗基礎。
GB 14048.2 低壓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 第2部分 斷路器中明確規定:斷路器與外部連接的接線端子溫升極限值不能超過80K(K:實際測得的溫度與環境溫度之差)。
從目前對框架斷路器溫升實驗來看,框架斷路器B相溫升在三相中是最高的,因為B相在結構上處于A、C相之間,在工作中除自身發熱外,兩側的A相和C相的發熱嚴重影響B相的散熱,相對其它兩相來說是最差的,因此本文實驗數據僅給出B相的實測數據。
首先對該框架斷路器基座內部結構進行重新設計,在保證機械強度的前提下,在進線端和出線端中間部分增加通槽,改善內部通風條件,使空氣可以更好的對流。如圖2所示
圖2 框架斷路器基座模型圖
其次在斷路器安裝散熱風扇(注:為了更好的顯示散熱風扇的安裝位置,圖示斷路器為倒置)見圖3:
圖3 風扇在框架斷路器上安裝示意
通過對風扇的外形尺寸和工作電壓的選型,選定一款FFB0624EHE風扇進行實驗。(試驗圖表略)
從實驗數據來看,框架斷路器在安裝風冷裝置比不安裝風冷裝置平均溫升降低在20K左右,溫升降低效果十分明顯。
⑴ 無論是對框架斷路器基座結構上的改變還是增加風冷裝置,都是對框架斷路器的技術改進和創新設計,而且這種設計能夠有效降低框架斷路器的溫升,提高斷路器的可靠性指標;
⑵ 在加裝風冷裝置的基礎上,可以適當降低母排及導電系統的設計裕度,減少銅材使用量,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⑶ 在自動控制技術、信息技術、變頻調速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軟件工程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性產品極其成熟的環境下,本文中提到的風冷技術,還可以增加電流和溫度控制傳感器,在溫升或主回路電流達到某一設定值時能自動開啟,對框架斷路器進行智能保護;
⑷ 本文中使用的風冷技術,為企業開發框架斷路器提供了一種研發思路。
本文編自《電氣技術》,標題為“風冷技術對降低框架斷路器溫升的研究及應用”,作者為軒吉濤、張建奇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