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電桿塔結構穩定是保證電力系統能量傳輸的基礎。輸電桿塔基礎的位移與沉降可能使桿塔結構在較強外力作用下發生形變、傾斜乃至傾覆。尤其當輸電桿塔基礎位于高邊坡位置時,由于邊坡垂直落差大,容易發生沉降、滑坡等情況。
輸電線路地理跨度大,當其跨越高原、山地等區域時,部分輸電桿塔基礎將位于邊坡附近。在高差作用下,邊坡有可能在重力作用下發生沉降和位移。地震、采礦、道路施工等外力作用會破壞邊坡本身的穩定性,引發邊坡滑坡。強降雨等極端天氣也會對邊坡結構產生沖刷和潤滑作用,促進山體滑坡。
當探測到邊坡發生結構失穩的早期征兆時,可以通過錨固、支護等方式對邊坡結構進行加強。研究表明,通過及早發現邊坡沉降并采取治理措施,可以顯著降低由于邊坡垮塌造成的損失。因此很有必要對輸電桿塔邊坡監測技術展開研究。
北斗系統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導航衛星定位系統,其安全性較高。基于北斗系統的電力系統應用已有大量研究。將北斗導航衛星定位技術應用于輸電線路邊坡監視,為提升輸電線路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對應用北斗高精定位技術對輸電桿塔邊坡監視進行研究,設計了能量自給的數據采集系統,無線專網數據傳輸系統和數據分析展示平臺,并通過高邊坡輸電桿塔實施實例對系統效果進行說明,以期為輸電桿塔邊坡監測實施提供借鑒。
利用北斗定位技術可以對輸電桿塔結構穩定性情況進行實時監測。有學者提出了一種利用北斗系統定位實現輸電桿塔在線監測的構想,基于GPS和北斗衛星定位系統設計了接收機終端,但其使用的北斗基礎定位服務只能達到10m的定位精度,遠不能滿足輸電桿塔邊坡穩定情況準確監測的需求。
有學者采用在輸電桿塔旁邊設置實時動態(real-time kinematic, RTK)基站的方式對輸電桿塔基礎位移進行監測,實現了對桿塔毫米級形變量的監測,并通過工程實例驗證了該系統的實施效果,但這種方法對每個監測點需要單獨設置定位基站,在限制應用條件的同時也提高了系統應用成本。
北斗高精度后處理算法以地面基站提供的校準數據為基礎,對北斗接收機進行數據處理,實時解算出監測點毫米級的三維坐標。通過分析各監測點實時的三維坐標,并與初始坐標進行比對,從而獲得該監測點傾斜和沉降變化量。
北斗高精度后處理技術將北斗衛星定位數據的精度提高至平面1mm以內、高程2mm以內,能夠實現輸電桿塔邊坡滑坡情況的極早期預警。其利用已有地面基站提供的校準數據為電力桿塔邊坡監視提供位置校準服務,極大地降低了電力行業應用北斗高精定位技術的成本。
北斗地面輔助定位基站系統于2016年5月18日正式投入運營。至今全國共有2 700多個工作基站。截至目前,厘米級定位服務可以覆蓋全國20個省市。具體到南方電網運營范圍,已經實現了毫米級服務全域覆蓋。研究基于地面基站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在電力行業的應用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輸電桿塔邊坡監測系統通過安裝在邊坡上的數據采集終端得到邊坡位置偏移量信息,以無線專網的形式上傳至專有服務器,并由專有服務器的數據處理平臺對偏移量信息進行分析和展示。系統總體構架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總體構架
系統感知層包括基站和數據采集終端。基站為參考基準,用以提升定位精度。數據采集終端通過配置北斗接收機、數據傳輸模塊、供能模塊,實現邊坡衛星定位數據的采集和上傳。
系統數據傳輸層采用有線專網與無線專網相結合的方式。基站采用有線專網的方式進行數據傳輸。數據采集終端采用無線專網的方式實現數據上傳。
系統應用控制層實現位置解算服務,并將處理得到的數據以可視化界面的方式呈現給用戶。其位置解算服務通過地面基站修正數據采集終端測量數據達到毫米級定位。可視化界面形成邊坡位置信息量的三維-時間圖展示給用戶。
3.1 北斗接收機
北斗接收機獲取導航衛星的定位信息,包括星歷數據和觀測數據。
系統采用靜態/快速接收機,其特點為適用于解算靜態位置量信息。接收機包括測量天線和數據處理終端兩部分,如圖2所示。測量天線選取扼流圈天線,用以減小在定位過程中由于信號傳輸多徑效應引起的測量誤差。數據處理終端提供了天線接口與外部接口,實現與導航衛星通信數據的解算服務。
圖2 北斗接收機
在實際應用場景中,測量天線被安裝在開闊位置,以便于與衛星通信,數據處理終端被安裝在控制箱中。
3.2 數據傳輸模塊
數據采集終端采用無線專網的通信方案。通過專線接入點名稱(access point name, APN)的方式實現專網通信,保障數據安全。
相對于有線網絡,無線專網的布置相對方便。尤其在輸電系統領域,輸電桿塔位置偏僻,有線通信網絡接入往往難以實施。無線通信模塊在調試完成后,在4G信號覆蓋區域即可使用。
通過向通信運營商申請指定APN的方式訪問專用APN使用權。通過使用通信運營商的專網用戶身份識別(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卡來訪問該APN。其他用戶不允許訪問該APN。該SIM不可以訪問其他網絡。通過這種方式保障了數據傳輸通道的專用性,進而保障數據安全。
系統配置4G智能網關作為數據傳輸模塊。其通過RS 485總線接收北斗接收機的定位數據,并通過專線APN實現端對端的通信。經過實際應用檢驗,在5Mbit/s帶寬環境下,可以實現10s 1次的北斗定位數據傳輸。
3.3 供能模塊
數據采集終端以能量自給的方式進行能量供應。在輸電線路所在地區配置低壓線路的方式成本較高,而北斗接收機和數據傳輸模塊能耗較大,單純采用蓄電池的方案難以滿足數據采集模塊電能需求。因此,設計一種配置發電模塊,并能夠實現能量自給的數據采集終端供能系統就顯得很有必要。
系統選取太陽能電池板作為裝置電源。輸電桿塔通常處于開闊地帶,采光條件良好,適用太陽能電池板。光伏電池板被安裝于數據采集終端頂部,根據所處緯度以最大接受陽光角度選擇朝向。配置太陽能控制器,以定電壓方式跟蹤太陽能電池輸出P-V特性曲線的最大功率點。
系統裝配蓄電池作為儲能。受地球自轉和天氣變化影響,太陽能電池板發電出力具有波動性與間歇性,而裝置運行需要穩定的電力供應。因此,需要配備蓄電池儲存光照條件良好時的太陽能電池板出力,并在夜晚、陰雨天等情況下為裝置提供持續的電力供應。蓄電池充電方式包括初始充電、均衡充電、浮充3種。蓄電池首次投入使用時,進行初始充電;當蓄電池正常充電時,采用均衡充電;當蓄電池充電完成時,進行浮充。
太陽能控制器對蓄電池荷電狀態(state of charge, SOC)進行實時監測與管理。當蓄電池SOC>0.9時,蓄電池充電完成,并進行浮充;當蓄電池0.9≥SOC≥ 0.2時,蓄電池正常充電,進行均衡充電;當蓄電池SOC<0.2時,蓄電池進入缺電狀態,斷開負載電源,待蓄電池恢復正常電量后投入負載。系統供能模塊如圖3所示。
圖3 供能模塊
3.4 數據采集終端安裝
將數據采集終端獨立安裝于邊坡上。由于輸電桿塔基礎埋深較大,自身結構強度存在冗余,基礎位置與邊坡之間存在距離,當邊坡出現輕微滑坡時,難以對輸電桿塔本身造成影響,因此,將數據采集終端獨立安裝于輸電桿塔靠邊坡側有利于邊坡滑坡的監測。
由水泥基座將數據采集終端固定在輸電桿塔附近邊坡。整體結構建立在鋼構架上。將北斗接收機的測量天線安裝在鋼構架頂端,以便于接收導航衛星的定位信號。將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在鋼構架兩側。在鋼構架一側固定控制箱。控制箱中包括太陽能控制器、蓄電池組、數據處理終端和4G智能網關。控制箱結構如圖4所示。
圖4 控制箱結構
控制箱原理如圖5所示。太陽能電池板輸出的電能經太陽能控制器輸出為24V電源供給數據處理終端、4G智能網關以及蓄電池組。數據處理終端通過導航衛星天線得到北斗定位偽距信息,并通過4G智能網關實現與后臺的信息交互。
數據處理平臺包括位置解算平臺、數據分析平臺、展示平臺。
4.1 位置解算平臺
位置解算平臺對北斗接收機數據進行預處理、基線向量解算、網平差處理。解算可以得到的北斗接收機的高精靜態定位數據。當北斗接收機與基站距離小于10km時,可以實現毫米級的定位精度。目前地面參考基站已成網運行,對于南方電網運營區域均可實現毫米級的定位精度。經測算,裝置的定位精度可以達到水平±2mm+1ppm,高程±5mm+ 1ppm。
1)數據預處理包括對偏差量較大的數據進行初篩和剔除,將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加工。
圖5 控制箱原理圖
2)基線向量解算步驟如下所述。
3)網平差處理:對整個監測網絡進行獨立基線網平差,得到最終坐標。
4.2 數據分析平臺
數據分析平臺獲取各監測點實時的三維坐標,并與初始坐標進行比對,從而獲得該邊坡監測點的位移變化量。
對測量點有如下關系:
4.3 展示平臺
展示平臺根據差異化的業務需求對輸電桿塔邊坡位移數據進行分類展示。其功能包括展示預警信息、歷史比對信息,選定區域信息、選定線路信息。
數據處理平臺整體結構與數據流程如圖6所示。
圖6 數據處理平臺整體結構與數據流程
選取處于高邊坡地帶的110kV桃呂線16#桿塔作為工程實施對象。輸電桿塔北側邊坡坡度較大,坡度超過70°。前期已采用布幔進行遮蓋防止水土流失,但仍存在較大邊坡滑坡風險。
設備管理單位前期采用定期巡視的方式對邊坡情況進行人工檢查。這種方式存在巡檢周期長,交通不便的缺點。并且隨著降水季節的到來,在邊坡滑坡風險增大的同時,人工巡檢難度和巡檢風險也在增加。
根據設備管理單位需求在輸電桿塔邊坡安裝數據采集終端,對輸電桿塔邊坡滑坡情況進行在線監測。實施效果如圖7所示。
通過數據處理平臺可以得到輸電桿塔邊坡監測點的三維測量數據。數據測量結果如圖8所示。根據測量數據可知,輸電桿塔邊坡監測點位置波動較大,且波動量呈增長趨勢。經現場查看,該桿塔運行風險較大,協調基建單位對桿塔基礎采取了加固措施。
圖7 數據采集終端的安裝位置
本文采用輸電桿塔邊坡監測方法,利用北斗高精定位系統實現了輸電桿塔邊坡三維方向上的毫米級形變量的在線監測。通過在高邊坡桿塔的實施案例,驗證了方法的有效性。與傳統人工巡視輸電桿塔邊坡的形式相比,在降低人力開支的同時,提高了監測的實時性,為搭建輸電桿塔邊坡在線監測系統提供了借鑒。
圖8 數據測量結果
采用在輸電桿塔邊坡選取測量點進行邊坡監測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邊坡的穩定情況,但受制于測量點數量及選取位置,所得到的邊坡信息仍顯片面。在下一步的研究與實踐中,還需增加對土壤含水量等數據的監測,以更為全面地進行邊坡狀態評估。
本文編自2021年第1期《電氣技術》,論文標題為“北斗高精定位在輸電桿塔邊坡監視上的研究與應用”,作者為劉永琦、詹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