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重磅重點播出可再生能源進入大規模躍升新階段,其中特別提出:
國家能源局預計:到2025年,我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將在202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全社會新增的用電量中,可再生能源電量將超過80%。
發電量增加翻番代表并網規模增加1倍:2025年底風電裝機規模突破560GW
作者查閱了2020年當年的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布數據:
2021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年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20058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9.5%。其中,并網風電裝機容量28153萬千瓦,增長34.6%。
按照國家能源局的預測,風電發電量增加一倍,意味著裝機容量也要增加一倍左右(盡管風電增加量預計比原來規模要稍微大一些,但其同等容量的發電量只有風電的1/2.5-1/3),也就是說,十四五期間風電裝機新增規模相當于再一建個280GW左右的風電場。
作者在2年前預測2021-2025年風電裝機規模在280-300GW規模,此次通過國家能源局官方預測公布,事實上給風電產業提出了一個明確的裝機新增規模目標,那就是新增280GW的風電裝機。
實際上,2022年風電和光伏的發電量在1-11月的統計數據中顯示,占比已經達到55%,風電發電量比例整體比例已經達到了8.95%,而光伏同比規模為2.65%。
隨著新能源電源比例的增加,各地強配儲能的政策已經陸續實施,基本上在未來1-2年內,全國的新能源電源裝機配套儲能將會成為標配,而儲能的增加也將充分發揮風電的競爭力:
強配儲能:風電發展機遇更大,更受歡迎
儲能+高收益率的風電意味著風電更受歡迎,意味著發展提速。
同比光伏,風電的發電量高出2-3倍,同比收益率,風電比光伏高出5-8個百分點,隨著光伏規模的迅猛增加,新能源開發企業的整體收益率將會下降,在強配儲能的條件下,風電的優勢將會得到充分體現。
風電的降本在未來競爭格局的調整以及產業鏈部分國產化后,其潛力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挖掘,包括競爭格局重組或整合后,研發集中,生產浪費減少,其固定成本會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包括碳纖維、海纜、主軸軸承的國產化和競爭,成本還有一定比例的下降空間,千元風機不是夢。
千元風機不是夢:風電整機單價還有空間
一方面整機的容量繼續升級,陸上風機已經進入10MW時代,8-9MW風機多家企業已經下線。海上風電整機20MW+在十四五末期或將下線,這一切都會隨著部分核心大部件的國產化實現,陸上風機的千元時代不是夢。
當然,技術創新的迭代需要在穩步推進的基礎上實施,否則創新的代價在風電裝備產業的歷史上是有教訓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