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談會上,有8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他們分別是: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俞培根
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九虎
沈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戴繼雙
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西廷
海爾集團黨委書記、首席執行官周云杰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
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
長安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朱華榮
李強指出,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是我國經濟的根基所在,我們堅守制造業的決心不能動搖。這8家企業來自全國各地,企業性質不一、主營業務也各有不同。其中電力行業的3家先進裝備制造企業分別是東方電氣、南瑞繼保和沈鼓集團。
譬如,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作為電力保護控制及智能電力裝備行業領軍企業參加座談會并發言。公司總經理李九虎介紹了南瑞繼保持續推進科研和產業深度融合,在電力控制保護、特高壓交直流輸電、重大電力裝備國產化、電力技術數字化和智慧化等方向保持技術行業領先,取得突出應用成果,積極推動電力裝備行業進步,切實保障國家電力能源安全等相關情況。同時,圍繞“雙碳”目標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介紹了特高壓電網、有源配電網、新能源發電、構網型儲能等技術的廣闊應用前景,展現了南瑞繼保依托專業技術優勢持續保持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能力。并結合調研主題,從強化企業自主創新、自主可控裝備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議。
以下為北極星電力網梳理的電力行業3家先進裝備制造企業的“先進性”:
1、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電氣集團)創立于1958年,是中央管理的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肩負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責任,為我國提供了大約三分之一的能源裝備,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裝備制造企業集團之一。
東方電氣集團是中國電力驅動時代的先驅者之一,成長于三線建設,發展于改革開放,壯大于新的時代,孕育了“東汽精神”,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不忘產業報國初心,牢記制造強國使命,以“綠色動力、驅動未來”為己任,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瞄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大力實施“11256”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綠色智造”轉型,形成了“六電并舉、六業協同”的產業格局[“六電”:風電、太陽能、水電、核電、燃機、煤電;“六業”:高端石化裝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工程與國際貿易產業、現代制造服務業、電力電子與控制產業、新興產業],產品包括風電機組、太陽能發電設備、水電機組、核電機組、火電機組(燃氣輪機發電、清潔高效煤電)、控制系統、環保設備、工業化工裝備、氫能及燃料電池、儲能裝備、新材料等,致力于為客戶提供能源裝備、綠色低碳裝備、高端智能裝備于一體的綜合能源解決方案。
在風電領域,東方電氣擁有雙饋型和直驅型兩種技術路線,全球業績超過10000臺風電機組,國內裝機容量排名前五。除高原山地風機外,還在陸上4MW等級、海上8-10MW等級大型風機取得突破性進展。獲得10MW等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IEC設計認證,成為國內首家、全球第二家取得該證書的整機制造商。躋身世界“最佳海上風電機組”榜單,自主研發的亞太地區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長,國內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順利安裝并成功并網發電,歷史性地將中國風電單機容量推進“兩位數時代”。自主研制的13兆瓦亞洲單機容量最大風電機組于2022年成功下線。
在光熱發電領域,東方電氣擁有成熟的光熱技術成套解決方案,已形成鏡場與聚光吸熱系統、儲換熱系統、常規發電系統以及控制系統等完整產品,包括50MW等級、100MW等級系列產品,在國家能源局首批太陽能光熱發電示范項目中,市場占有率超過50%,位居行業第一。
在光伏發電領域,東方電氣具備從項目開發、系統設計、技術支持、設備采購、項目建設、項目管理及服務等全過程開發和管理能力,擁有甘肅酒泉、寧夏石嘴山、天津福耀等大型光伏EPC項目及四川阿壩小型風光儲等工程項目業績。
在水電領域,東方電氣為國內外市場提供高效水輪發電機組,產品覆蓋混流式、貫流式、軸流式、沖擊式以及抽水蓄能等多種類型,具備1000MW等級大容量水電機組研制能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峽右岸和溪洛渡水輪機組的投運,標志著東方電氣大型水輪發電機組技術水平達到世界先進。當前,東方電氣為在建規模全球第一、裝機規模全球第二的白鶴灘水電站提供百萬千瓦水電精品機組;為中國第一高水頭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研制水電機組,填補國內超高水頭抽水蓄能技術空白。
在核電領域,東方電氣在國內率先進入百萬千瓦等級大型核電領域,2019年獲得全國首張核蒸汽供應系統設備制造許可證,獲得國家核安全局頒發的核1級設備(蒸汽發生器)設計許可證,成為國內首家具備該項資質的裝備制造企業,至此東方電氣已具備核1/2/3級設備完整設計資質。具備批量化制造核電站核島主設備和常規島汽輪發電機組的成套供貨能力,產品覆蓋二代加、引進三代(EPR、AP1000)、自主三代(“華龍一號”、國和一號)、四代核電(鈉冷快堆、高溫氣冷堆)、海上浮動平臺模塊化小堆等國內所有技術路線。
在氣電領域,東方電氣具備燃氣-蒸汽聯合循環(GTCC)發電設備成套設計、制造、安裝、調試和售后服務能力。從2002年起與日本三菱開展合作。在不斷引進最新燃機技術的同時,著力提升主機設備國產化水平及配套蒸汽輪機和發電機性能。
從2009年起開始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50MW F級燃氣輪機的研制,在50MW等級出力下具有大F級的燃機效率。2020年成功實現滿負荷運行,各項帶負荷試驗正在穩步推進中。該型燃機的成功試驗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設計體系、重型燃機整機、關鍵部件設計、高溫部件制造以及試驗驗證技術的全面突破。
在火電領域,東方電氣長期致力于高效清潔火電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產品參數范圍從中壓至超超臨界,容量從50MW~1350MW,可燃用煤、油/氣、生物質等各種燃料,并將大型火電先進技術運用到工業透平、特種電機、調相機、低容高參機組等領域。
2021年,國家能源局與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聯合發布2020年度全國電力可靠性年度報告,東方電氣所提供的發電設備可靠性總體排名繼續位列第一。
2、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
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簡稱“南瑞繼?!保┲饕獜氖码娋W、電廠和各類工礦企業的電力保護控制及智能電力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是國家能源局“國家能源電力控制保護技術研發(實驗)中心”的依托單位。
南瑞繼保核心產品市場占有率高,繼電保護產品在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國內市場占有率近40%,產品廣泛應用于三峽輸變電、“西電東送”、北京奧運、上海世博、杭州G20等國家重點工程。公司的繼電保護、電網安全穩定控制、高壓交直流輸電控制保護等技術打破了國外公司的長期技術和產品壟斷,以其先進性、實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我國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
南瑞繼保堅持“做精主業、外延發展”的發展戰略,產業方向從電網電廠自動化向智能電力裝備、工業過程控制等領域成功拓展,開發完成柔性直流輸電成套裝備、高壓直流斷路器、特高壓直流換流閥和統一潮流控制系統(UPFC)等一系列高端智能電力裝備,真正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先后承接±1100kV吉泉特高壓直流、舟山五端柔性直流、500kV蘇南UPFC工程、±500kV張北柔直電網等重點工程,得到各界廣泛認可。公司在新能源發電、軌道交通、綜合能源利用、工業過程控制等領域正積極開拓,利用公司控制保護的技術優勢,實現產業的全面深化和拓展。公司還加大了國際市場開拓力度,目前南瑞繼保產品已遠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2年,南瑞繼保混合直流輸電技術取得突破,解決了混合級聯直流故障穿越、多類型并聯開關分流控制等諸多難題。助力世界首個特高壓混合級聯白江±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竣工投產。
2021年,南瑞繼保亞洲首個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成功交付,進一步提升了南瑞繼保在柔性直流輸電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為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貢獻了力量。
2020年,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張北工程和世界首個特高壓混合多端柔直昆枊龍工程成功投運,充分展現了南瑞繼保在特高壓直流輸電和柔性直流輸電領域的國際領先水平,引領我國電力高端裝備走在世界前列。
2020年,南瑞繼保自主可控DCS系統成功實現百萬千瓦級機組應用,標志著南瑞繼保在大型火電DCS全國產化方面已處于領先地位。
2019年,巴西美麗山II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順利投運,南瑞繼保供貨的特高壓直流換流閥、直流控保、測量系統、穩控系統、交流保護等設備運行穩定,“三道防線”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理念在巴西得到了有效傳播,成為國際電工技術領域“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的名片。
2018年,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容量最大的±1100kV/12GW新疆昌吉—安徽古泉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電流最大的±800kV/10GW上海廟—山東臨沂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相繼成功投運。南瑞繼保成為全球范圍內特高壓直流工程換流閥、控制保護系統、測量裝置等核心設備的主要供應商。
2017年,世界首套500千伏蘇州南部電網UPFC工程成功投運,南瑞繼保成為全球首個提供500千伏電網UPFC成套設備的供應商,繼續保持在柔性輸電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3、沈鼓集團
沈鼓集團是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戰略型、領軍型企業,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機戒行業通用機械風機行業、壓縮機行業和泵類行業的會長單位,承擔著引領國家通用機械三大類行業的發展使命。目前,沈鼓已具備150萬噸乙烯壓縮機組、千萬噸煉油裝置、10.5萬空分、大型PTA、大型LNG、大型MTO、大型長輸管線壓縮機、150噸大推力往復壓縮機,以及CAP1400核主泵、核級泵、核三級泵、國防海軍裝備用泵等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制造能力,大型離心壓縮機總體設計制造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迄今為止,沈鼓集團已經為電力行業提供核電站、火電站用泵2000余臺套,風機、汽輪機近2000臺,覆蓋全國30個省份,以及全球20多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