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市場化交易電量占比超六成
根據中電聯公布數據,2022年1-12月,全國各電力交易中心累計組織完成市場交易電量52543.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9%,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60.8%,同比提高15.4個百分點。在全部市場交易電量中,省內交易電量合計為42181.3億千瓦時,其中電力直接交易40141億千瓦時(含綠電交易227.8億千瓦時、電網代理購電8086.2億千瓦時)、發電權交易1908.4億千瓦時、抽水電量交易9.6億千瓦時、其他交易122.4億千瓦時。省間交易電量合計為10362.1億千瓦時,其中省間電力直接交易1266.7億千瓦時、省間外送交易8999.8億千瓦時、發電權交易95.7億千瓦時。
02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加速構建
2022年1月18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從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層次特征、基礎功能、交易機制、規劃監管、系統轉型等五個方面提出針對性建設任務,并明確2025和2030年兩個關鍵節點的全國統一市場體系建設目標??傮w上,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將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市場范圍全覆蓋、交易時序全兼容、交易品種靈活、市場主體多元、基本規則一致、交易標準統一的完備電力市場體系。
《指導意見》首次提出適時組建全國電力交易中心,重點強調各層次電力市場的協同運行和融合發展,明確要求激勵清潔能源參與市場化交易,積極推動電力價格體系建立完善,重申信息披露、市場監管、應急保供等多項配套機制。
作為“試驗田”“示范區”,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率先在南方區域落地。2022年7月23日,南方區域電力市場啟動試運行,開啟了更短周期、更高頻次跨省跨區電力交易大幕。為全國更大范圍的市場聯合運行、融合發展提供解決方案,也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積累寶貴經驗。
03
電力現貨市場規則迎“國標”
2022年,電力現貨市場的建設步伐明顯加快。首批八個電力現貨市場試點目前均已完成長周期結算試運行,多個試點進入以年為周期的結算試運行。第二批試點也均在2022年啟動試運行,快馬加鞭推進電力現貨市場落地。此外,非試點省份,如寧夏、陜西、河北南網、重慶、江西、黑龍江等地也出臺現貨方案,推動現貨市場建設。目前,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已有20個省級電網開展現貨市場試運行。
跨省跨區現貨市場方面,省間電力現貨市場已啟動結算試運行,南方區域電力現貨市場也啟動試運行。
2022年省間現貨市場試運行期間,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市場主體踴躍參與。全年累計交易電量278億千瓦時,單日最大成交電力超1900萬千瓦。
從售電側來看,21個地區累計超6000家新能源、火電和水電企業參與省間現貨售電,主要集中在“三北”、西南地區。從購電側來看,25個省級電網企業按照地方政府要求參與省間現貨購電。
04
分時電價機制進一步落實
自《關于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發改價格〔2021〕1093號)印發以來,全國各地結合實際,優化分時電價政策。當前,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逐漸深化,我國新能源裝機規模不斷擴大,電力消費結構加快變化,用電負荷呈現冬夏“雙高峰”特性,電力生產側與消費側雙向大幅波動。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能夠更好地刺激和鼓勵用戶移峰填谷、優化用電方式,確保電力供應平穩,同時還能推動儲能市場的發展壯大,對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積極意義。
05
綠電、綠證市場逐漸繁榮
(一)綠電交易
下圖是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各電力交易中心組織完成的綠電成交情況,2022年3月開始,綠電成交量上漲,10月達到最大。雖然我國綠電市場剛剛起步,但發展態勢強勁。
(二)綠色電力證書交易
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又稱“綠證交易”,是指市場主體通過綠證交易平臺,以綠證為標的物開展的市場交易。
2022年綠證交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為建立反映新能源環境價值市場機制,促進新能源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2022年,全年核發綠證2060萬個,對應電量206億千瓦時,較2021年增長135%;交易數量達到969萬個,對應電量96.9億千瓦時,較2021年增長15.8倍。截至2022年底,全國累計核發綠證約5954萬個,累計交易數量1031萬個,有力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06
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制度穩步落實
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制度,這個新一輪電價改革后的新生事物,首見于2021年10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2022年代理購電價格走勢:
總體來看,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全國33地(除西藏)電網企業代理平均購電價格為418.22元/兆瓦時,各地電價在219-549元/兆瓦時之間波動。其中云南省的平均代理購電價格全國最低,僅為219.06元/兆瓦時,上海市549.16元/兆瓦時為全國最高,其他地區在400元/兆瓦時左右波動。
07
售電公司嚴管時代來臨
隨著電改力度的不斷加大,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不斷完善,售電公司面臨的挑戰與機遇越來越多。
挑戰一:單純價差模式難以維系?!?439”號文發布之后,市場用戶數量大幅上漲,電力交易品類和頻次增加,現貨市場價格波動較大,這對于售電公司的交易盈利、風險防范水平有了更高要求。另外目前對售電公司的偏差考核力度較大,售電公司可持續發展壓力增加。
挑戰二:售電市場競爭白熱化?!?439”號文發布之后,市場用戶數量大幅上漲,也造成售電公司交易效率低下的局面,售電市場進入低價差高電量時代,競爭逐漸白熱化。
挑戰三:售電公司嚴管時代來臨。2022年,新版《售電公司管理辦法》的成效顯著,整治售電公司不合規運行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2022年全國各地陸續開展售電公司工商注冊存續狀態核查、售電公司持續滿足注冊條件專項核查工作,加大力度監管處置售電公司不合規現象,相繼有北京、山西、福建、四川、云南、安徽、廣東、云南、河南、河北、天津、湖南等多地對連續3年未開展售電業務的公司進行強制退市處理,對未持續滿足注冊條件及連續12個月未參與交易的售電公司進行暫停交易處理。
08
增量配電試點項目取證率提高
2022年,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共向24個增量配電項目頒發了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其中試點項目23個,第一批試點項目1個、第二批試點項目4個、第三批試點項目5個、第四批試點項目4個、第五批試點項目9個;試點外項目1個。
截至2022年底,第一批94個增量配電試點項目中取得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的75個,取證率為79.79%;第二批88個增量配電試點項目中取得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的42個,取證率為47.73%;第三批114個增量配電試點項目中取得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的53個,取證率為46.49%;第四批84個增量配電試點項目中取得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的31個,取證率為36.90%;第五批79個增量配電試點項目中取得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的13個,取證率為16.46%。截至2022年底,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共向237個增量配電項目業主頒發了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其中,試點項目214個,非試點項目2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