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團體標準T/CES 164-2022《架空輸電線路非接觸式磁場測量故障定位與識別技術導則》由中國電工技術學會提出,電子科技大學等單位起草編制完成。該標準規定了架空輸電線路非接觸式磁場測量故障定位與識別技術的識別定位系統構成、故障等值模型、故障類型、故障類型識別方法與故障定位方法等方面技術要求。
(1)起草單位
電子科技大學、哈爾濱電工儀表研究所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計量中心、四川豪能電力有限公司、四川蜀能電科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四川斯侖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主要起草人
黃琦、李堅、謝樺、滕予非、張真源、胡維昊、井實、吳杰、劉獻成、易建波、于雷、蔡東升、李福超、任杰、范昊洋、廖開吉、吳映太、李東海、高鑫、陳世舉、李金榮、代志剛。
隨著現代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以及區域電網互聯,使得電網規模不斷擴大,電網結構更加復雜,因此電力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監控及保護有了更高的要求。架空輸電線路作為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露置在復雜的自然環境中,容易受到外力的破壞、化學氣體的腐蝕以及大風、冰雪、雷擊等惡劣氣候的侵襲,從而導致輸電線斷裂、短路等嚴重事故。
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地理特征復雜、能源逆向分布等現狀,促使輸電線路向著大容量、遠距離、多回路的方向發展,尤其在西部地區,許多高壓輸電線路修建于崇山峻嶺之上,發生故障時若采取人工巡線的方式查找故障點,其難度十分巨大,從而導致搶修工作緩慢,造成較重的經濟損失。
現階段缺少統一標準的架空輸電線路非接觸式磁場測量故障定位與識別方法,更好滿足輸電線路故障定位工作的要求,更好的推進非接觸式輸電線路故障識別與定位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架空輸電線路非接觸式磁場測量故障定位與識別技術導則》的編制根據行業的相關特點與發展需求,同業界專家、相關單位進行多次討論研究,本標準的制定有利于架空輸電線路故障定位與識別方法的推廣與應用,推動行業技術長遠發展。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架空輸電線路非接觸式磁場測量故障定位與識別技術的識別定位系統構成、故障等值模型、故障類型、故障類型識別方法與故障定位方法等方面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基于非接觸式測量原理的交流架空輸電線路(以下簡稱“架空輸電線路”)故障識別與定位。
(2)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標準主要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
(3)術語及定義
主要包括非接觸式測量、非接觸式磁場測量裝置的定義。
(4)系統構成
基于非接觸式磁場測量的架空輸電線路故障識別與定位測量系統(以下簡稱“系統”)由磁測量傳感器、數據采集單元、存儲單元、微處理單元、通訊單元以及電源單元等部分組成,
(5)架空輸電線路等值模型
識別架空輸電線故障類型時,應考慮輸電線長度建立模型并進行故障類型識別計算,按照GB/T 5582-1993污穢程度Ⅱ級以上地區應考慮電暈影響,形成架空輸電線路等值模型。
(6)架空輸電線路故障類型
按照類別劃分,故障類型可以分為單回線故障和多回線故障;按照故障類型劃分,分為短路故障和斷線故障。
(7)架空輸電線路故障類型識別方法
主要包括故障識別依據、故障類別識別、短路斷線故障類型識別。
(8)架空輸電線路故障定位方法
通過非接觸磁測量方法,獲取架空輸電線路的電流信息。架空輸電線故障定位依靠行波測距,實現故障的準確定位應保證異點測量設備間的時鐘同步、行波特征的準確識別和故障距離的計算。
制定的非侵入式磁場測量故障定位與識別技術,能夠顯著提高電網設備及系統的運行可靠性,及早發現電網系統及設備事故隱患,避免由此導致的電網停電事故及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和損失,實現電網精準運維,減少停電時間,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