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電審批在2022年“開閘”成為最近能源圈的熱點話題。不同的研究顯示,2022年間,中國審批核準了大約介于90GW(綠色和平)-106GW(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的火電項目。如此規模的審批量創下了自2015年來的最高值,用“新一輪的煤電建設潮“來形容2022年的火電,并不為過。
事實上,圍繞“中國煤電裝機審批量”而起的擔憂,的確存在著一些誤讀——審批量的增加和煤電消費的增加并不能劃等號。但是,中國火電的巨大體量,使得其成為全球碳中和進程中,最為龐大的“房間里的大象”。對國內的政策制定者而言,來自國際上的關切將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
面對這些疑問,重新去回顧習近平主席在2021年4月22日的“領導人氣候峰會“上作出的有關中國煤炭和煤電消費的宣示尤為必要。習近平主席在當時已就中國的煤電和煤炭消費給出了時間表:“中國將嚴控煤電項目,十四五”時期(2021-2025)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2026-2030)逐步減少”。
這一承諾意味著,中國的煤炭消費將在2025年達峰,同時也意味著,中國的煤電消費已經沒有多少增長的空間。這一時間表應該為任何關于煤電裝機量、利用率和利用形式的復雜技術討論“去蕪存真”。
以下是幾個圍繞新增的火電審批亟需厘清的問題:
問題一:在“電力保供”大背景下,各地新增火電的原因待審視
火電核準激增的原因是什么?整體的原因是出于保障能源和用電安全的需要。事實上,中國正在發生的火電激增潮是受國際能源危機沖擊、極端天氣引發電力間歇性短缺、電力供需不平衡等多重因素影響。人們在談到火電新增時,也認為,“電力安全”是本輪煤電熱潮的最大動力。
但是,新核準的煤電主要是為了滿足“電力需求增量”、還是滿足“最大電力負荷”,或是計劃作為“備用電源”以備不虞,往往在一個“保供”和“安全”的大標題下混為一談。
新增的火電審批里,有多少是計劃用于頂峰電源?有多少是作為備用電源以減輕極端自然天氣情況下的不利影響?有多少是來自新能源基地的配套,以保證電網穩定,配合東部接收?這些不同的需求都被置于一個“保供”的名義下,導致對于新增火電的用途產生了不同的理解,也不利于決策者對新增的煤電精準施策。
事實上,能源局官網刊登的一篇最新文章也已經指出,新增煤電項目需要做到“精準滴灌”,“而非不管三七二十一,建了再說”。煤電供給不足更多是結構性矛盾,“兜底保供、系統調節,是個精細活”。結合各省的電力平衡和負荷增長情況,梳理新增火電需求,將有助于對煤電審批精準施策,也可避免社會資源資金的巨大浪費。
問題二:可再生電力與火電的關系是此消彼長,還是共同增長待明晰
同樣是在2022年,中國的光伏和風電繼續超速發展。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2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47.3%,首次超過煤電裝機。但是這一年,火電的發電量仍然占到總發電量的近70%。
盡管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的裝機量的增長,但還未能顯著轉化成在實際發電出力上對火電的顯著替代。而且從不同發電電源的物理特性上來說,可再生能源與傳統化石能源恐怕難以直接形成替代關系。
例如,有研究指出,當前在全國超過20條的西電東送輸電工程項目里,有大約三分之二的線路配有50%容量左右的煤電,以解決可再生電的不穩定問題。此外,近年來我國開始推進發展“煤新聯營”——即煤電和新能源聯營,通過煤電的靈活改造,支撐促進新能源大規模輸送,同時為煤電爭取更多發展空間——這使得在西部省份,煤電與新能源捆綁開發成為一種趨勢。
風光電和煤電,是要”共生共長“,還是”此消彼長“?是中國電力轉型中的一個問題。事實上可再生電力外送的不穩定性并非只能通過與煤電“打捆”的方式才能得以解決。有更多途徑可以實現風光電的充分利用——例如,堅持風光電的就近平衡、通過統一的電力市場靈活、常態并網、或就地轉化為其他形式能源如電解制氫,來避免高成本、高損耗的外送,可盡量避免煤電和風光電“鎖死”的情況。
問題三:煤電裝機容量和煤炭消費的“限值”待明確
事實上,自中國2020年作出雙碳承諾、習主席2021年面向世界給出有關中國煤炭消費的時間表之后,有關煤電的角色定位已經逐步明晰。
發改委在2022年也提到,煤電要加快由主體性電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的電源轉型。煤電最終要變成“基礎保障”和“系統調節”性質的電源,而不再是“主體性電源”。雙碳時代煤電新的定位,以及最終將退出主體能源的歷史地位已經明確。
但是一直以來,由于在有關煤炭消費總量限值、煤電裝機容量上限上沒有給出具體的約束數值,也沒有就煤電裝機的達峰年份給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在究竟該新上馬多少煤電項目這一關鍵問題上,仍存在著模糊不清的理解,也導致了各級政府在煤電審批和開工上缺乏共識。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煤電裝機和煤炭消費上限“封頂”:包括框定煤電裝機容量的頂峰、煤電消費的達峰年份、下降(退役)節奏,將會為整個煤電以及電力行業的部署給出一個強有力的指引。
一份有關煤電的更加清晰的未來發展路線圖,將有助于消除不必要的火電投資浪費,也將凝聚提振低碳轉型的共識與行動。同時,政府在有關煤電的發展方向上給出一個明確的政策導向,將會有助于樹立外界對中國低碳轉型的信心。
中國已經反復講過,“氣候變化和雙碳這件事,不是別人要我們做,是我們自己要做”。外界圍繞火電的關切之際,也是展示和解釋中國加速低碳進程與動力的時刻。同時,一場危機倒逼一次變革,在面對本輪的電力供應短缺和能源安全沖擊之下,中國可以在新舊交替中推進能源轉型、實現安全、清潔和高效相平衡的電力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