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與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山西省太原市召開。會議由山西省能源局、中煤集團、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研究會主辦,以“筑根基 更清潔 向智能”為主題,聚焦煤炭產業綠色、智能、安全發展,共同探討煤炭綠色低碳發展路徑,進一步夯實能源安全生產基礎,為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借鑒。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謝克昌出席會議并作主旨演講。
目前全球能源消費總量創新高,可再生能源在快速增長。2022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為206億噸標準煤,基本回歸到疫情前水平。其中,化石能源占比81.8%,依然是主角。
俄烏沖突引發全球能源進入“過山車”模式。國際石油價格歷史性第3次站上每桶超100美元的價格高位,為擺脫對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依賴,歐洲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能源政策。同時,俄烏沖突沖擊能源貿易和供需結構,國際油氣貿易流由“逆時針”轉向“順時針”,亞太與歐洲供應來源也在轉換,歐洲油氣“脫俄倚美”,俄羅斯油氣出口“轉東向南”。此外,國際能源價格體系動蕩紊亂,煤價、電價、關鍵礦產資源價格飆漲。
根據IEA、EIA等國際組織發布的報告,2040年,化石能源在全部能源需求中占比仍達73%-78%,非化石能源占比為22%-26%。未來GDP增長所需的能源增長應由可再生能源替代,而不應依靠煤炭和石油天然氣。
全球能源的變化趨勢主要體現在油氣作用下降、可再生能源快速擴張、電氣化程度提高、低碳氫使用增多。對于我國能源變化趨勢,2022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是54.1億噸標煤,其中煤炭占比達56.2%,化石能源占比為82.6%,其他非化石能源占比為17.4%。非化石能源應是未來能源的增量主體,且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可能會逐漸增高。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進口風險大,我國天然氣進口通道有海上、東北、西北、西南通道,現在進口量是1400億立方米,大部分通過海上進口,受地緣政治的影響較為嚴峻。近年來,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年進口量5億噸。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仍需加強。煤炭本身既是燃料,又是原料。2019年我國煤炭能流圖顯示,燃煤發電所用的煤超過50%。新能源與低碳技術達到體量尚需時日,新能源的不穩定性需要儲能支持,但目前除抽水蓄能達到規模化外,其他儲能仍在規模化發展,遠遠趕不上可再生能源增長速度和消納量。
2022年,我國煤炭消費總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2%,比上一年提高2.9%。而同期,石油消費量增長下降3.1%,天然氣下消費量下降1.2%。尤其是今年4月以來,燃煤發電增量在10%以上,其他所有能源發電量總和都未能超過煤炭發電量增速。今年1-7月我國燃煤發電2573小時,比上年提高96小時,而它只占了整個全口徑發電量的58.5%,煤炭壓艙石作用顯而易見。
新型能源體系的內涵應根據新時代、新發展的要求有所變化。中國工程院認為,新型能源體系要實現安全高效、清潔低碳、多元協同、智能普惠。能源安全的概念包括能源供給安全、能源環境與生態安全、能源科技與經濟安全等;高效指能源生產、轉化、利用效率都要高;清潔指所有能源在開發利用過程中要減少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低碳指任何一種能源在開發和利用過程中,都要盡可能減少碳排放;能源生產和消費方面要多能互補,不僅在煤炭、石油、天然氣上,還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協同指能源供需雙方要協同發展,包括集中式和分布式協同、煤炭和新能源協同、供給和需求協同,還要由被動式協同轉向主動式協同。協同的概念很廣,例如冷熱氣水電氫多能系統耦合發展、風光水火和儲氫多能協同以及源網荷儲用多端協同等;智能化方面,AI在煤炭生產和利用中能發揮很巨大作用;普惠指老百姓都應該用得起能源,任何能源都要保證供應安全、環境友好、價格低廉,目前沒有一種能源能完全滿足這3個要求。目前我國人均用電量仍處于偏低區間,很多農村地區還有能源短缺,這些都是要普惠的內容。
對于“雙碳”目標,2030年實現碳達峰應是能源領域變革期;2035年是能源體系養成期,碳排放是“穩中趨降”;2036-2050年是能源革命定型期;2050-2060年是實現碳中和。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特別是當前國際形勢正值百年不遇的大變革時期。我國新舊能源安全供應面臨雙重壓力,當前煤炭作為主體能源,實現碳中和的時間短、任務重。不過,有挑戰就有機遇,要把煤炭可持續開發利用做好、把清潔高效做優。我國在智能開采、科學開發方面優勢顯著,還要搶占數字產業和能源產業深度融合的能源4.0時代。同時,要通過能源體制機制創新推動能源市場化改革,積極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構建全國能源統一大市場,以能源革命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要科學認識能源轉型,立足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秉承多元發展能源供給,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我認為,實現清潔高效利用煤炭就是實現能源清潔,尤其是超低排放與經濟可行的CCUS,這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終點。
能源轉型的關鍵是優化能源結構,要多能互補,集成熱、電、氣、冷,提升火電機組靈活性,消納更多可再生能源電力。在終端消費方面要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強度,實施電能替代,形成以電為中心的能源消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