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西安高壓電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高院”)發布公告稱,公司根據發展需要,履行公司及其控股股東于公司IPO時作出的避免同業競爭的承諾,公司擬以自籌資金現金收購平高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高集團”)持有的河南省高壓電器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高所”)55%股權,交易金額45,267.99萬元。
本次交易雙方均為中國電氣裝備控股企業,構成關聯交易,但未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為拓展高壓電器產品試驗檢測領域的產業布局,快速提升檢測產能,并切實履行公司及中國電氣裝備對西高院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時作出的避免同業競爭的承諾,西高院擬通過非公開協議方式,以自籌資金現金收購平高集團持有的河高所55%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河高所將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
根據上海東洲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出具并經有權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備案的《西安高壓電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擬以現金收購河南省高壓電器研究所有限公司股權所涉及的河南省高壓電器研究所有限公司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資產評估報告》(東洲評報字〔2024〕第0946號),資產評估基準日為2024年3月31日,選用收益法評估結果作為評估結論,河高所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人民幣82,305.44萬元,增值率179.83%。本次交易以上述評估值為基礎,確定河高所55%股權的轉讓價款為人民幣45,267.99萬元。
平高集團對本次交易作出業績承諾,如本次交易于2024年實施完畢,平高集團承諾標的公司在2024年、2025年、2026年各會計年度應實現的承諾凈利潤數分別不低于5,658.32萬元、6,041.57萬元、6,642.04萬元。如本次交易于2025年實施完畢,標的公司在2025年、2026年、2027年各會計年度應實現的承諾凈利潤數分別不低于6,041.57萬元、6,642.04萬元、7,351.41萬元。若標的公司每個會計年度累積實現的凈利潤數低于相應年度的累積承諾凈利潤數,平高集團將在業績承諾期間內逐年對西高院進行補償。
若河高所在業績承諾期累積實現的凈利潤數未達標,平高集團將逐年對公司進行補償。
本次股權收購完成后,河高所將納入西高院合并報表范圍,股權結構如下:
西高院的控股股東是中國西電,實控人為中國電氣裝備,主要從事電器領域檢測、計量、認證及技術咨詢服務業務,開展相關技術研究、標準制修訂及行業管理和服務工作,于2023年在科創板上市。
河高所的直接控股股東是平高集團,實控人為中國電氣裝備,是一家電器產品第三方試驗檢測服務商,專注于高、中、低壓電器產品的試驗檢測與試驗技術研究。
兩者實控人均為中國電氣裝備,所以本次交易構成了關聯交易。
從2023年西高院的招股說明書不難發現,公司在同業競爭風險披露相關內容,“平高集團的下屬企業河高所與許繼集團的下屬單位中國儀器儀表,二者均存在第三方檢驗檢測業務,與發行人主營業務相似。中國電氣裝備以及中國西電將優先、積極推動西高院以包括但不限于收購河南高壓所控制權、整合中國儀器儀表檢驗檢測相關業務等方式,消除西高院與上述主體之間的同業競爭。”
換言之,這次的收購,其實就是當初就設計布局好的。通過收購,西高院實現了更好地資源整合,提升在行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以下為河高所簡介:
在技術方面,河高所是國家級實驗室,設備先進,自動化程度高,同時擁有 先進的檢測系統,在真空關合/開斷、三相合成檢測方面具有國內領先水平。在 客戶資源方面,平高集團、河南平高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是河高所長期穩定的客戶, 隨著兩家公司在新產品研發、新領域開拓以及產品技術更新升級換代研發投入持 續增加,河高所的收入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和增長性,同時,隨著河高所以服務 促發展理念的不斷落實,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履約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受到 以國內大型龍頭制造企業為核心的固定客戶群體的一致認可,行業口碑、知名度 提升明顯,客戶范圍持續擴大。在服務能力方面,河高所作為質檢中心的依托單 位,擁有“三合一(CNAS/CMA/CAL)”資質認證,2016 年 3 月,國家電網有 限公司《供應商資質能力核實標準》將質檢中心納入 10~1,100kV 高壓開關設備 檢驗報告出具機構資質名錄,2018 年 11 月,河高所取得 CMA 資質認定,標志 著河高所所有資質均獲得了國家級認證認可,質檢中心在國內高壓開關檢測領域 已占據一席之地;目前大容量試驗能力滿足 420kV 全套、550kV 部分試驗,絕 緣、熱機和動熱穩定試驗能力已覆蓋 1,100kV 及以下全部開關電器產品;同時, 河高所大容量試驗是電網專線為供電電源,全天候 24 小時可開展 63kA 短路試 驗,試驗前無需對供電電源進行復雜的準備,回路的調試和試驗項目切換簡便快 捷,相對采用發電機供電的試驗回路效率更高,可隨時為客戶提供優質便捷的服 務。在管理能力方面,河高所不斷調整優化資源配置,革新業務流程鏈條,強化 管理、提質增效效果明顯,實現產品檢測過程無縫銜接,有效提升檢測效率,降 低設備閑置時間。